-
功能區布局規劃辦法
平面布局問題就是在一定的目標下(諸如物料搬運費用最小、行走距離最小等)對各功能分區空間位置的布局規劃問題。一般要經過兩個步驟,先是分塊布置,然后是完成細節設計。分塊布置確定了各分區的開關和相對位置,細節設計則要確定各分區所用的主要設備和附屬設施與裝置等的相對位置。
伴隨布局設計研究的不斷深入,自動化立體倉庫的功能區布局也參照性地選擇了一些方法,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大類。
-
傳統圖解的方式
①擺樣法。利用二維平面比例模擬方法,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樣片在同一比例的平面圖上表示設施系統的組成、設施、機器或者活動,通過相關的分析,調整樣片位置可得較好的布置方案。這種布局方法人為因素較大,適用于較簡單的布局設計。
②圖解法。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有螺線規劃法、簡化布置規劃法及運輸形成圖等。優點是將擺樣法與數學模型結合起來,但在實踐中較少應用。
-
數學模型法。運用運籌學、系統工程中的模型優化技術(如線性規劃、隨機規劃、多目標規劃、運輸問題、排隊論等)研究最優布局方案,通過數學模型提高系統布局的精確性和效率。但是用數學模型解決布局問題有兩大困難:一是當問題的條件過于復雜時,數學模型很難得到符合實際要求的準確結果;二是布局設計最終希望得到布局圖,但是用數學模型得不到。利用數學模型和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相結合的系統布局軟件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好方法。
-
系統布置設計(SLP)。SLP法以產品(P)、數量(Q)、路徑(R)、輔助服務(S)、時間(T)為基本作業資料,用圖表分析和圖形模型把量的概念引入設計分析的全過程,通過引入量化的關系密級概念,建立各功能區之間物流關系與非物流關系的相互關系圖表,從而構成區域布置設計的數學模型,是目前布局設計的主要方法。其布局方案如圖所示。
自動化立體倉庫的作業流程